逐融合媒体浪潮,树新文科英才——川传云三周年记
传媒行业持续变革,融合媒体纵深发展的浪潮涌至泛媒体相关领域,作为行业人才输送池,传媒教育学科创新首当其冲。
2018年10月,教育部、中宣部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指出:“加快培养会使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2019年5月,教育部启动教育系统融媒体建设试点工作,将高校教育融媒体作为重要突破口,以应对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转型升级需要。
2020 年 11 月 3 日,全国有关高校和专家齐聚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山东,共商新时代文科教育发展大计,共话新时代文科人才培养,共同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
因行业变革而引发的教学变革,在此过程中愈发深入和全面。
四川传媒学院副校长、融合媒体学院院长冉光泽率先性地意识到了媒体深度融合趋势对传媒教育的启示,并牵头布局了四川传媒学院(以下简称“川传”)融媒体实验教学平台——川传云,以实现全媒体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全面培养。
川传云实验室
早在2017年,从国家文化宣传战略以及传媒行业建设现状中,冉光泽就意识到,高校的融合媒体教育必须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改革,培养行业需要的新型人才。否则随着传统媒体淡出江湖,传统教学培养的媒体人才也终将被淘汰。
四川传媒学院副校长、融合媒体学院院长 冉光泽
基于这个认知,冉光泽牵头将融媒体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提上日程,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调研活动,从业内知名媒体的融媒体中心到各高校建设的融媒体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地考察,经过深入调研后,冉光泽提出了川传建设融媒体实验教学平台的5个要求:
1、必须要具有融媒体中心典型的“中央厨房”从顶层设计到应用模式的严密逻辑,以支撑融合媒体生产流程的严肃性、专业性;
2、必须要有专业的视频处理能力,这个能力不仅要能够处理一般格式的视频,还要能够对4K超高清等顶级视频进行处理;
3、必须要搭载一个开放的兼容环境,以支撑日新月异的各类新媒体APP、网站等外部接口的接入需求;
4、必须要有向上提升的逻辑空间,这个系统的软件和硬件都必须是可成长可迭代的,能够跟随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性的更新,以支撑教学进步;
5、平台的提供厂商不是简单将技术系统做一个售卖,而是要能长期服务于日后的教学活动,学科创新。
在这几个要求的筛选下,川传从众多候选企业中选择了成都华栖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栖云”)作为融媒体实验教学平台提供商,并于2018年1月正式开始系统的建设工作。
为了更好地使用这个平台进行教学创新,川传从两方面进行了准备工作。
一方面是从外部加强和华栖云在平台建设中相关功能实现的沟通,保证平台能够支撑前沿性的融合媒体教学,为教学实践赋能。
另一方面是从内部出发,为避免平台建成之后出现“建而不用”的风险,在开建之初就提前安排了课程预研工作。如《融合媒体操作实务》这门4个学分的大课,就是完全针对这套平台研发出来的,前置的课程设计保证了平台能够真正用起来。
而在用起来的基础上,为了平台能够用得更好、更深入,川传开展了一个学期的实验性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融媒体学院举办了多场学生座谈会、教师论坛,同时积极向四川省郫都区、双流区、富顺县等融媒体中心沟通反馈,吸取经验展开进一步优化。
在实验性教学取得成功后,川传云平台覆盖的专业课程越发广泛,最终形成了依托于川传云的系列创新课程体系。
在融媒体学院内部,除《融合媒体操作实务》课程的全面覆盖外,还开设了《融合媒体新闻学》《融媒体技术》等课程。
融媒体学院外,其他学院也基于川传云开设了相关课程(校内协调平台实验室使用),如数字新闻专业开设的《数据可视化》、数字媒体专业开设的《融媒体技术》等课程。
基于川传云平台对课程开展的支撑性作用,冉光泽评论:“可以说,没有这个平台就没有这些课程。”
融合媒体学院实验实训中心主任 陈臻
融合媒体学院实验实训中心主任陈臻提及,在教学过程中,川传云平台提供了一个沉浸式实践教学的环境。
学生一方面可以在这个实践操作的环境中体验到行业内最新的融合媒体生产流程。另外一方面也能转变学生思维,让学生跟上因为技术迭代、产品迭代以及内容生产迭代而产生的不同要求,跟随融媒体不断发展的步伐随时更新自己的技能。
融合媒体平台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是新文科专业建设的良好基础。
融合媒体学院新媒体中心主任 陈璐
“有同学到融媒体机构实习,就发现用的系统和我们的平台是一样的,整个流程、产品的思路和运用技术全部都是相通的,很多同学去了1小时内就可以成功上手开始工作,完全不需要再重新学习流程。”《融合媒体操作实务》的授课老师陈璐这样说道。
她的课程从授课内容到期末考核,除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外,注重的是学生对融媒体生产每一个流程的把握程度,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1小时”上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至今,川传云融媒体实验教学平台已投入正式教学3年时间,平台实验室完全排满了课程,尤其后期随着各级教师对实验教学平台应用掌握的成熟,更多基于平台的专业课程得以开设,更是让实验室无比“火爆”。
实验室线下全周开放排满之外,作为融媒体云平台的典型优势,实验室的线上云实验服务在学校内网则进行24小时开放,以保证有实践需求的同学可以及时使用。
在这3年里,川传云不仅支撑了学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省级一流虚拟仿真课程等高质量一流课程建设,还通过协同育人项目推动了校企合作,增加了学生实践机会,更获评多个省级奖项。
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为川传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强大基础,并获得了广电总局、教育部相关领导的高度认可。从融媒体学院输出的学生,也广泛活跃在各地融媒体中心及社会泛视频领域。
原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到川传云调研
原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许家奇到川传云调研
冉光泽认为,川传云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平台建设与融合媒体发展趋势相符是最主要的原因,这是站在时代上的方向选择。
然后就是按照学科规范将课程和平台使用紧密结合起来,按照行业人才需求对学生进行前沿性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这是将平台真正用起来、用得好,培养出真正符合融媒体行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只要技术在迭代,技术在更新,我们的实验室就一定在更新,我们的教学就一直在前进。”陈臻这样谈及实验室未来的发展,在这几年的实际使用中,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平台功能,川传云都紧跟行业最新趋势而迭代。
川传云建设之初要求必须具有“向上提升的逻辑空间”,就注定了这个平台对创新的追求与贯彻,也注定了这个平台对时代的追逐与竞争。
而冉光泽看到的时代未来是:“下一步的融媒体实验教学提升方向,是向智媒体趋势发展,川传要争取领先建设,尽快把智媒体课程化,我们目前已经在进行相关课程研发。”
-END-